指甲边缘冒出的小疙瘩,看似不起眼,却可能因不当处理越剪越多——这可能是人乳头瘤病毒(HPV)引发的皮肤问题,常见于手指、指甲周围。许多人误以为是“倒刺”或“老茧”,用指甲剪、剪刀强行去除,结果导致疣体破损、病毒扩散,甚至引发同侧手指甚至更大范围的感染。正确应对,需先了解它的“脾气”。
一、疣体为何偏爱指甲周围? 指甲周围皮肤薄且易受摩擦,微小伤口为HPV病毒提供了“入侵通道”。当免疫力下降或接触他人疣体时,病毒可能在此扎根生长。与普通茧子不同,疣体表面粗糙、呈颗粒状,按压时可能有轻微痛感,且会随时间缓慢增大。若用锐器修剪,病毒可能随血液或破损皮肤“迁移”至其他部位,形成新的疣体。 二、乱剪乱抠,可能让问题“雪上加霜” 自行修剪疣体是常见的误区。剪刀、指甲剪等工具若未清洁,可能携带病毒,反复使用会加速传播;用力撕扯或抠挖则会导致皮肤深层损伤,增加继发感染风险。此外,用烟头烫、大蒜敷等“偏方”刺激疣体,可能引发炎症反应,反而让病毒更活跃。护理的关键是“保护”而非“消灭”,避免人为制造扩散机会。 三、温和护理+日常防护,降低扩散风险 发现指甲周围长疣后,应暂停修剪或刺激行为,保持患处干燥清洁。日常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、指甲剪等物品,减少病毒传播可能;接触患处后及时洗手,防止病毒沾染其他部位。若疣体影响生活(如疼痛、频繁摩擦),可尝试用温水浸泡软化后,用消毒棉签轻轻擦拭表面,但切勿深入修剪。 南京肤康皮肤病研究所提醒您:指甲周围疣体具有传染性,盲目处理可能加重症状或扩散至其他部位。若疣体数量增多、体积快速增大,或伴随出血、化脓等情况,需及时就医。日常做好防护,才能避免“小问题”变成“大麻烦”。为节省您的手机流量,文章内容简短,
有任何疑问可点击咨询与医生在线交流。